南京新添100多家智慧健康中心,家門口就可實現健康自測自評!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12-31 09:47
- 訪問量:
【概要描述】今年,南京市新增100多家智慧健康中心,基本覆蓋了主要街鎮,市民前往驛站即可實現健康自檢自測,并得到精準健康指導。 (雨花臺區梅清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義的美好生活需要,社區是城市基本單元,居民在社區獲得健康服務,是廣大居民的共同需求。在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打造社區健康服務體系,滿足居民家門口健康服務需求的目標,是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具體表現。 ? (動畫圖,切換) 南京智慧健康中心作為社區健康服務的重要載體,整合體醫資源,是居民進行健康自檢自測、自評自管并獲得針對性健康指導的場所。南京的智慧健康中心凸顯四個方面特點: 點位設置更多元 智慧健康中心遍布全市,既有設置在居民小區內,也有布點在產業園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等,貼近居民,形態多樣。比如:設置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的驛站,通過與診療服務流程優化整合,將健康檢測功能前置,減少居民就醫等待;設置在產業園區等功能社區內的驛站,將健康服務延伸至職業人群身邊,促進健康管理關口前移,有效覆蓋職業人群針對性健康需求。 ? 服務功能更豐富 居民可前往就近的智慧健康中心,憑身份證、社??ǎㄡt??ǎ┻M行智能身份識別,自動新建或調用居民健康賬戶,在智慧健康中心內,居民可自主選擇獲得10多項包括心電、血壓等自助健康檢測及體脂檢測、成年人與大中小學生心理測評等服務。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健康中心服務功能不斷拓展,比如增加老年人中醫體質辨識、健康宣教、電子視力等,今后還將不斷充實服務內容,包括遠程專家問診、互聯網配藥、急救知識培訓等服務。 資源對接更緊密 智慧健康中心不僅提供自助檢測服務,更重要的是根據檢測結果,幫助居民對接適宜的健康服務資源。在健康中心中,有需求的居民可獲得家庭醫生在線簽約、建立健康檔案、查詢診療記錄、優先預約掛號等服務,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等定期進駐驛站,居民可獲得針對性健康干預與運動指導。智慧健康中心,充分依托現有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和社區公共服務平臺資源,突出各類社區健康服務資源融合共享,為家庭醫生實現社區全人群精準化健康管理賦能。 信息應用更暢通 健康中心建設以“互聯網+健康”理念為指導,智慧健康中心內產生的健康數據可通過健康服務公眾號匯集居民健康賬戶。對居民而言,可隨時、持續查看自己在健康中心檢測評估結果,并在線獲得針對性健康指導。對家庭醫生而言,可以及時獲悉居民健康檢測評估結果,提高服務的主動性、精準度與有效性。 (衛健委規劃信息司司長毛群安考察南京溧水區健康驛站) 而今,南京智慧健康中心已越來越多融入居民的健康生活,南京市各智慧健康中心利用率不斷提升,越來越多居民通過智慧健康中心這一平臺與入口,不僅掌握自身健康狀況,更可便捷對接到最適合自己的健康服務資源。而健康服務中心也將提供更靈活多樣的服務內容,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健康自主管理網絡,將健康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居民生活的各個角落。
南京新添100多家智慧健康中心,家門口就可實現健康自測自評!
【概要描述】今年,南京市新增100多家智慧健康中心,基本覆蓋了主要街鎮,市民前往驛站即可實現健康自檢自測,并得到精準健康指導。
(雨花臺區梅清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義的美好生活需要,社區是城市基本單元,居民在社區獲得健康服務,是廣大居民的共同需求。在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打造社區健康服務體系,滿足居民家門口健康服務需求的目標,是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具體表現。
?
(動畫圖,切換)
南京智慧健康中心作為社區健康服務的重要載體,整合體醫資源,是居民進行健康自檢自測、自評自管并獲得針對性健康指導的場所。南京的智慧健康中心凸顯四個方面特點:
點位設置更多元
智慧健康中心遍布全市,既有設置在居民小區內,也有布點在產業園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等,貼近居民,形態多樣。比如:設置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的驛站,通過與診療服務流程優化整合,將健康檢測功能前置,減少居民就醫等待;設置在產業園區等功能社區內的驛站,將健康服務延伸至職業人群身邊,促進健康管理關口前移,有效覆蓋職業人群針對性健康需求。
?
服務功能更豐富
居民可前往就近的智慧健康中心,憑身份證、社??ǎㄡt??ǎ┻M行智能身份識別,自動新建或調用居民健康賬戶,在智慧健康中心內,居民可自主選擇獲得10多項包括心電、血壓等自助健康檢測及體脂檢測、成年人與大中小學生心理測評等服務。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健康中心服務功能不斷拓展,比如增加老年人中醫體質辨識、健康宣教、電子視力等,今后還將不斷充實服務內容,包括遠程專家問診、互聯網配藥、急救知識培訓等服務。
資源對接更緊密
智慧健康中心不僅提供自助檢測服務,更重要的是根據檢測結果,幫助居民對接適宜的健康服務資源。在健康中心中,有需求的居民可獲得家庭醫生在線簽約、建立健康檔案、查詢診療記錄、優先預約掛號等服務,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等定期進駐驛站,居民可獲得針對性健康干預與運動指導。智慧健康中心,充分依托現有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和社區公共服務平臺資源,突出各類社區健康服務資源融合共享,為家庭醫生實現社區全人群精準化健康管理賦能。
信息應用更暢通
健康中心建設以“互聯網+健康”理念為指導,智慧健康中心內產生的健康數據可通過健康服務公眾號匯集居民健康賬戶。對居民而言,可隨時、持續查看自己在健康中心檢測評估結果,并在線獲得針對性健康指導。對家庭醫生而言,可以及時獲悉居民健康檢測評估結果,提高服務的主動性、精準度與有效性。
(衛健委規劃信息司司長毛群安考察南京溧水區健康驛站)
而今,南京智慧健康中心已越來越多融入居民的健康生活,南京市各智慧健康中心利用率不斷提升,越來越多居民通過智慧健康中心這一平臺與入口,不僅掌握自身健康狀況,更可便捷對接到最適合自己的健康服務資源。而健康服務中心也將提供更靈活多樣的服務內容,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健康自主管理網絡,將健康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居民生活的各個角落。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12-31 09:47
- 訪問量:
今年,南京市新增100多家智慧健康中心,基本覆蓋了主要街鎮,市民前往驛站即可實現健康自檢自測,并得到精準健康指導。
(雨花臺區梅清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義的美好生活需要,社區是城市基本單元,居民在社區獲得健康服務,是廣大居民的共同需求。在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打造社區健康服務體系,滿足居民家門口健康服務需求的目標,是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具體表現。
南京智慧健康中心作為社區健康服務的重要載體,整合體醫資源,是居民進行健康自檢自測、自評自管并獲得針對性健康指導的場所。南京的智慧健康中心凸顯四個方面特點:
點位設置更多元
智慧健康中心遍布全市,既有設置在居民小區內,也有布點在產業園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黨群活動中心等,貼近居民,形態多樣。比如:設置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的驛站,通過與診療服務流程優化整合,將健康檢測功能前置,減少居民就醫等待;設置在產業園區等功能社區內的驛站,將健康服務延伸至職業人群身邊,促進健康管理關口前移,有效覆蓋職業人群針對性健康需求。
服務功能更豐富
居民可前往就近的智慧健康中心,憑身份證、社??ǎㄡt??ǎ┻M行智能身份識別,自動新建或調用居民健康賬戶,在智慧健康中心內,居民可自主選擇獲得10多項包括心電、血壓等自助健康檢測及體脂檢測、成年人與大中小學生心理測評等服務。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健康中心服務功能不斷拓展,比如增加老年人中醫體質辨識、健康宣教、電子視力等,今后還將不斷充實服務內容,包括遠程專家問診、互聯網配藥、急救知識培訓等服務。
資源對接更緊密
智慧健康中心不僅提供自助檢測服務,更重要的是根據檢測結果,幫助居民對接適宜的健康服務資源。在健康中心中,有需求的居民可獲得家庭醫生在線簽約、建立健康檔案、查詢診療記錄、優先預約掛號等服務,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等定期進駐驛站,居民可獲得針對性健康干預與運動指導。智慧健康中心,充分依托現有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和社區公共服務平臺資源,突出各類社區健康服務資源融合共享,為家庭醫生實現社區全人群精準化健康管理賦能。
信息應用更暢通
健康中心建設以“互聯網+健康”理念為指導,智慧健康中心內產生的健康數據可通過健康服務公眾號匯集居民健康賬戶。對居民而言,可隨時、持續查看自己在健康中心檢測評估結果,并在線獲得針對性健康指導。對家庭醫生而言,可以及時獲悉居民健康檢測評估結果,提高服務的主動性、精準度與有效性。
(衛健委規劃信息司司長毛群安考察南京溧水區健康驛站)
而今,南京智慧健康中心已越來越多融入居民的健康生活,南京市各智慧健康中心利用率不斷提升,越來越多居民通過智慧健康中心這一平臺與入口,不僅掌握自身健康狀況,更可便捷對接到最適合自己的健康服務資源。而健康服務中心也將提供更靈活多樣的服務內容,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健康自主管理網絡,將健康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居民生活的各個角落。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區逸華路星達嘉湖工業園2號廠房2樓 400咨詢熱線:400-8040-622 公司電話:0760-89871278 公司傳真:0760-89871279
版權所有 ? 2019 廣東徠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14054791號 技術支持:中企動力 中山
